2018年11月5日月曜日

淺談「維持現狀」

多人在談論台灣政治議題的時候,都喜歡把「維持現狀」當成一個命題,甚至把這個概念當成是一個趨吉避凶的有效手段。然而事實究竟如何呢?!在我們開始談論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首先必須釐清一個問題,那就是「何謂『現狀』」。

首先,所謂的「現狀」是一種動態的時間樣態,而沒有任何一個人、事、物可以超然於時間之外單獨存在,即使你使用時間機器進行事件操作,依然如此。

事實上,人、事、物皆然,任何事物只要誕生、只要曾經「存在過」,就不可避免的在時間長流中不斷發生變化,不論「存在過的曾經」是否依然「存在」。比如說,一個人的生平功過,在時間洪河的推進中,也可能因為情報操作的結果而改變、因為事實的釐清而清晰;事件的表象與事實的落差,同樣也能因為情報操作或嚴格考據而改變呈現的樣貌;一瓶礦泉水也可能因為時間的經過成了空瓶,接著瓶子又裝了其他的事物,或是被拋棄。而這瓶子的命運也並不隨著被拋棄而終止,可能會在某個河川成為阻塞了河道的垃圾之一,也可能被人拾撿重新利用於其他用途,或是隨漫長時間的經過,在掩埋場中被重新分解還原...

所以說到底也沒有可以「維持」的「現狀」,只有隨著時間演變而不斷改變的「現狀」,這是一個很明確的事實。

物理學上無法達成「現狀」的「維持」,然而「維持現狀」在政治語言上卻是存在的,理由就是透過「概念置換」的技巧,使之成為政治邏輯上的可能。

那麼,他被怎樣的概念給置換了的?!答案就是「維持相同的發展局勢」。

嚴格說來,這實在不是太偉大的發明,因為更早之前「不想被統一(併吞)」的某些人,也是用「維持現狀」來置換「保持往各自獨立趨勢發展」的概念,不過這個置換的手段,後來已經被馬英九所理解與利用,把這個概念重新置換過了。

馬英九為何這麼做?!理由很簡單,既有的「維持現狀」概念早已存在,只要修正「現狀」的發展趨勢,然後一邊讓喊「維持現狀」的人繼續喊「維持現狀」、一邊改變「現狀的發展趨勢」,就能成功溫水煮青蛙了。

如今在台灣政治市場上,所謂的「維持現狀」所描述的,當然就是馬英九操作過的「現狀」--一個積極往「被併吞」方向大步邁進的趨勢。

所有證據都顯示,馬英九確實在這方面著墨甚深,不論是服貿、ECFA等經濟面向的操縱,或媒體掌控、教材編寫等情報操作,不論最終行動是否成功,都是他急欲突破並改變的破口。一切都為了圓滿「維持往『被併吞』局勢發展」這個「維持現狀」。

而蔡英文身為一個台派政黨的領導人也好、政府機器的掌舵者也罷,過去都不斷地陳述著「維持現狀」這個由馬英九重新定義過的概念,即使他想要再次重新定義「維持現狀」,不過就事實上而言,他並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手段,在事實面上重新界定「維持現狀」的內涵。

結果他的「維持現狀」就成了「維持馬英九所定義的『維持現狀』」。

而這局面,恰恰是中國最喜歡的。

如今中國不斷在檯面上以「小罵幫大忙」的手段,協助蔡英文維持他自以為已經重新定義過,事實上根本改變極端有限的「維持現狀」...

更明白的說,「維持現狀」早已經從「解藥」變成了被下毒的「毒藥」,任何人如果還繼續幻想「維持現狀」是個有效趨吉避凶的手段,恐怕只會加劇這帖毒藥的毒性。

你,還在幻想「維持現狀」嗎?!該是醒來的時候了。

0 件のコメント:

コメントを投稿